進入了秋冬季節天氣開始變冷,大人小孩感冒也變多了。在這個季節,流行性感冒也蠢蠢欲動。我們之所以會感冒是因為被某種病毒或細菌給感染了。在天氣冷時,這些病毒的活性會增加,傳染力也會增強,因此常常我們在「冷到」之後會生病感冒。然而流行性感冒和一般的感冒是一樣的嗎?不! 差很多,兩種之間必須要有所分別!以下的表格可以幫大家區分這兩種疾病:
|
流行性感冒 |
一般感冒 |
致病病毒 |
流感病毒(Influenzavirus)
|
鼻病毒(Rhinovirus) 冠狀病毒(Coronavirus) 類流感病毒(Parainfluenzavirus) 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 腺病毒(Adenovirus) |
發病初期 |
症狀突然,數小時內變嚴重 |
前一兩天症狀輕微,慢慢變嚴重 |
發燒 |
發病開始12時內就會發燒,高燒可達40oC |
不一定發燒,通常在其他症狀出現後才燒起來 |
骨頭酸痛頭痛 |
常發生而且嚴重 |
少發生 |
喉嚨痛 |
會發生且非常痛 |
可能發生 |
咳嗽 |
常發生 |
常發生 |
鼻涕鼻塞 |
可能發生 |
常發生 |
腸胃症狀 |
常有噁心、嘔吐、腹痛 |
少有腸道症狀,但胃口可能變差 |
病程 |
1至2週 |
少於1週 |
併發症 |
肺炎、心肌炎、中耳炎、支氣管炎、腦炎、續發性呼吸道過敏 |
也有可能出現,但機率較低 |
簡單來說,流行性感冒的症狀來得很突然,一開始就會發燒,有骨頭痠痛、頭痛現象,喉嚨的症狀比鼻子的症狀嚴重,有時會合併胃腸不適。比起一般的感冒,它更容易發生較嚴重的併發症。據統計,小於3歲的幼童若得了流感,有20%會續發中耳炎。要確診流感,我們會建議在發燒滿24小時以後,做個流感快速篩檢,它的確診率大約80%。如果太早去驗,因為體內的病毒量還不夠多,常常驗不出來。但如果患者已經有明顯接觸到患有流感的病人,或是症狀非常顯著,仍然可以當作流感治療。
流感的藥物治療處理視病情而定,除了給予減輕症狀的藥物外,在症狀較嚴重以及免疫力較低的患者(老人、小孩、有慢性疾病者),可以給予抗病毒藥物。目前市面上有兩種流感抗病毒藥,包括克流感(Tamiflu)及瑞樂沙(Relenza)。如果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的話,應該要把5天的療程服用完,才能把流感併發症的機率降到最低。
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流感疫苗。因為每年流行的病毒品種都不同,所以流感疫苗不是打一次就可以了,而是要一年一年的施打。在台灣,通常每年的10月份左右,會開始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。公費施打對象由嬰幼兒、老人以及有慢性疾病者優先,當然我們仍鼓勵大家都可以接種,讓流行性感冒流行不起來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