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看診時常常遇到一個情境:
3歲多的小孩,手嗚著鼻子被爸爸媽媽托進診間,哭哭啼啼地說: “我不要抽鼻涕!” 

家長就會說: “不會不會,不抽鼻涕!” 
小孩聽完,一開始會稍微安撫下來,讓我檢查身體。

可是當我給小孩做完檢查,如果跟家長說明他還是有很多鼻水;常常從父母得到的要求是:”給他抽吧!“ 這時小孩又會嚎啕大哭、拳打腳踢,哭聲中除了驚恐還帶有憤怒。”你們騙我!“

如果是前幾次看診,也許他還會相信一開始不抽鼻涕的話,但是過了幾次,不論我們怎麼說服他,他一定再也不相信,從頭哭到尾。

姑且不討論是否有鼻涕就一定得抽出來。從這個過程中,我們得到了什麼?我們得到了暫時的看診方便性,但是換來了永久的孩子不信任感。我們教他可以為了達成一時的目標,去做欺騙的行為。

最近的新聞讓我們發現台灣不誠實、不公義的事情層出不窮。我們通常會責怪廠商、怪政府、怪別人。但是為什麼在教育這麼普及的台灣一直都會有這類的事情出現?台灣還有未來嗎?我認為當然有,我們的未來就是我們的下一代。而真正負責我們下一代品格陶冶、價值觀建立的人,不是政府、不是媒體、更不是那些損人利己的不肖廠商,而是身為父母和長輩的我們!

一位兒科醫師應該不止把病治好,更應該幫助父母建立小孩好的習性和價值觀。我也對那些我曾經配合演出的家長說聲對不起!之後有同樣的情境發生時,我會說“我們先不抽,先等我看完再說。”如果小孩還是哭,就讓她哭吧!兒科醫師早就習慣小孩哭。他的鼻水是暫時的,但是我們給他的影響是永久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柏宏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